做好教育,是家長朋友和我們的共同心愿,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從我們的經驗出發去做教育,但是對于我們而言,想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其實并不能僅僅只依賴于我們的經驗去做,而是應該更多地去結合當下和孩子自身情況來做教育,抓好情況了解的基礎上,我們再去開展教育,這樣才是正確的。針對這個話題,在此前我們也與家長朋友們有過相關溝通,不少家長朋友也表達出了自身的感興趣,所以今天我們想在這里和大家淺談一下這個話題。
了解孩子,可能是不少家長朋友們都認為自身已經有做好的事情,但是我們真正放到生活中,還是能夠看到有問題的存在,我們還是能夠發現自己對于孩子的許多事情和想法不能理解,雖說理解和了解也不一樣,但是這份不理解,其實往往正是基于我們沒有做好對于孩子的了解,從而導致了我們不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我們的認知,或者說現實情況給我們呈現出來的,我們也不能認為就不存在錯誤,而是要時時進行思考和反思,了解清楚情況,再去對于孩子開展教育。
那么我們可以如何了解孩子呢?這應該才是不少家長朋友們所感興趣的點,我們在這里簡單討論一下。其實我們不必每天盯著孩子進行了解,這不是一個正確的相處方式,而且久而久之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讓孩子感覺不自在。對于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相處,其實遵循真誠、關心和自然的狀態去相處即可。我們在日常生活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是一定能夠有所感受的,那么對于這番感受而言,我們也需要進行信息分辨,同時也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溝通才是我們生活中了解和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式,之于我們而言,即使一場溝通不順利或是沒能取得理想的結果,也不必著急,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促進下一場以及此后的溝通順利進行。
當然,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不能過分深度探究孩子內心的想法,更不能僅僅只了解孩子的想法觀念,也應該將我們的想法觀念輸出給孩子,雙方互相的了解,才能夠真正促進我們在相處、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好所遇到的各項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