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教育是一件復雜且持續周期長的事情,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們從事教育行業數十年來,我們致力于做好孩子們的教育,其實也是為了能夠幫助更多的孩子去做好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和家長朋友們也會談及許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想要做好教育的一些技巧方式方法,也是為了能夠幫助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能夠更好地去做好對于孩子的教育,予以孩子更為有用的成長幫助。
在這其中,無論我們談再多的技巧方法,其實最為重要的,還是榜樣作用,因為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具備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是模仿能力,而這對于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影響其實是比較大的,因為模仿能力有時候是潛意識里指引我們去學習和成長的重點。而今天我們想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說:作為孩子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時間一起相處的人,我們其實是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最有力的榜樣,所以想要做好育人,育己其實更重要,做好自身的基礎上,我們就能夠在無形中對于孩子產生好的成長引導作用。
育人先育己,想要做好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是不能夠僅僅只將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身上,而是對于這個環境中所有的因素都應該考慮齊全,思慮清楚。我們的教育雖然是面向孩子,但是在這個環境中所存在的一切因素,無論具象還是抽象的存在,無不在無形或是直接聯系中對于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對于我們而言,在這份教育中,我們想要真正做好對于孩子的教育,是一定不能夠僅僅只關注作為教育主角的孩子。對于施加教育的我們而言,反而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了很重要的一個角色,所以對于我們而言,其實我們自身對于孩子的日常榜樣作用影響也是非常大的。下面我們就來重點談談影響以及具體可以怎么做的問題。
先說說具體的影響,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方面因為我們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觸時間較長的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從關系親近上,家長朋友們確實是孩子較為親近的人群,所以在我們對于孩子所產生的影響上而言,大部分時候是要比孩子成長環境中的其他人要更大力度的,所以才說這是我們需要注意和引以重視的點,因為我們往往在無形中可能已經對于孩子的成長和認知產生了影響,但我們自身卻不自知,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我們沒有正確做好這一點的認知,同時也是對于孩子成長教育的不負責任。
而至于我們可以怎么做,下面我們來具體展開詳細討論一下:
第一點:對于孩子的教育,當然應該回歸孩子自身來思考分析。我們的教育,雖然施教者是我們,但是孩子才是這份成長教育中的真正主角,所以我們想談做好教育,一定是離不開孩子自身的。在對于孩子的教育中,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況,這個了解,我們不少家長朋友們其實都向我們表達過自己是基于日常與孩子相處所形成的印象來最終組成對于孩子的了解,但我們想和家長朋友們說,這一定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與孩子們的溝通交流,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這不僅有利于我們完善對于孩子了解的整體組成,更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了解孩子情況,是我們做教育的基礎,因為做教育一定是不能夠僅僅只憑借于我們對于孩子的期待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心得去做的,回歸到孩子自身我們才能真正做適合于孩子的成長教育。
第二點:思考我們希望孩子在哪些方面有怎樣的成長。以結果為導向進行思考,我們也能在其中找到自身可能所不符合這份期待的情況,那么這些也就是我們自身需要去進行改變的部分。我們需要牢記一點,對于我們沒能達到的目標,我們可以對孩子寄予期待,但是對于一些行為或是思想上的要求,我們一定要先思考清楚自己是否對于自身有了這份要求,同時是否已經做好,而不能夠僅僅只要求孩子,否則孩子看到我們沒有做好卻要求孩子要做好,對于孩子而言,這并不是一個好的榜樣作用,同時對于孩子內心也會產生一些矛盾的印象,這同樣不利于孩子思維的成長。
育人先育己,想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幫助孩子有好的成長,以自身為導向去做好自身,從而成為孩子最具備影響力的榜樣,才能夠真正對于孩子產生最強的引導力,進而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最為直接且有力的正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