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在過往的文章中,與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談及一些關于我們在為孩子請家教輔導老師過程中的重點或是方法等。而在這之后,也有家長朋友們積極找上我們,想要了解如何去判斷孩子是否需要家教輔導老師。那么今天,我們也想在這里來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大致討論一下:我們對于孩子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判斷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家教輔導老師的課下輔導幫助呢?
想要了解清楚這兩個問題,重點有兩個:一是把握孩子對待學習的情緒;二是把握孩子對于學習的掌握情況。
在學習情緒上,其實我們一般都能夠通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看出來。因為對于孩子而言,大部分時候并不會刻意地隱藏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對于學習,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在不愿意學習,或是有出現厭學情緒的情況下,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還是比較明顯的,能夠被比較容易地直觀發現。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孩子可能會隱藏自己的情緒,而原因則通常是處于擔心會被家長或是老師責罵,那么這種也就需要我們有一個細致的觀察。而即使無法通過直接觀察發現,我們也可以從孩子的學習狀態,又或是在學習上的收獲成果去間接地了解,當然這個也并不是絕對,所以需要我們在了解后去進行一個分析,同時還要做好判斷,以及與孩子通過溝通進行確認等等。
而把握孩子對于學習的掌握情況,這個毋庸置疑最為直觀的方式,也就是孩子的成績,但是這也并非是絕對的。了解我們的家長朋友應該都在我們過往的文章中有了解過,我們并不支持家長朋友們一味地以學習成績來判斷孩子的學習好壞,但這也是其中一個方式和因素。但我們也需要考慮考試中會存在許多意外因素,比如難度是否適配、內容是否超綱,還要考慮孩子的狀態等等。所以對于這一方面還是需要結合日常孩子的功課學習去進行一個綜合性判斷。
主要判斷孩子是否需要家教輔導老師的兩個因素,就是我們上面所提及的兩點,當然在實際過程中,我們還是需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真實了解孩子的情況,也需要了解孩子的意愿,再決定是否為孩子在課下安排家教輔導老師來輔導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