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一種心理過程,它是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思維在大腦里形成的條件反射。它能牢固地、長期地被保存下來,在以后重新出現。簡單地說,就是經驗的保存和再現。智力又稱智能,則是一種運用自己以往的知識和經驗,解決新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和新經驗的能力。可見兩者是有不同含義的。
記憶力在人生不同年齡階段是有差別的,18歲以前是記憶力迅速發展時期,18歲至35歲是記憶力達高峰時期,30歲至60歲處于穩定狀態,60歲以后則逐步減退。智力也是隨年齡的增長,呈現提高——穩定——衰退的過程,要到60歲以后才下降。記憶力有兩種: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易忘,但多次碰到,可向長期記憶轉移。記憶短的甚至只有幾秒鐘,長的可能貯存終身。僅記憶力差,不能算智力差,只有當智慧活動能力發生缺陷或受障礙,使個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發生困難時,才能叫智力低下。可見兩者不存在必然的聯系。
記憶力的好差,關鍵在于能否使客觀的事物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也受精神狀態、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影響。增強記憶力的主要途徑有:穩定而樂觀的情緒,適當的營養和合理的作息制度;合理用腦,交替學習不同課程;充分利用記憶效果最好的時間——早晨和臨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