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教學“五步曲”
—談《金色花》的教學 龍小元
詩歌作為文學的最高形式,她以自身獨特的魅力,吸引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初中生,在教學過程教師若能采用恰當?shù)姆椒ǎ〞拐n堂精彩無限。
人教版七年級(上)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就是很好的一例,我們可采用詩歌教學“五步曲”,一氣呵成,完成本文的教學。
一要知詩。所謂知詩,就是讓學生在研學文本之前,要了解詩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學生聲情并茂的反復朗讀,讓學生大致明白,大師筆下原來要表現(xiàn)的是母愛的題材,而文中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去審察大人的世界的。
二要說詩。在整體把握詩的大意后,老師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說出詩的細節(jié)。如可說詩意,讓學生說出文本中三次與母親嬉戲的內容;亦可說寫作方法,文中采用的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進一步理解金色花的內涵;還可說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等,通過說,來鍛煉學生的口語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這樣在在老師的點撥之下,自然會水到渠成。細味之,作者的這些奇特的行為中,深藏著自己對母親的依戀,那是兒童對母親情感的特有方式。
三要想詩。詩歌的學習重在形象思維,在課堂上,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進入詩歌妙悟的境地,行走在禱告的庭院中,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聽嘻嘻笑聲,聞淡淡花香……那是對濃濃母愛的詮釋,對幸福的向往,一個“你這壞孩子”嗔怪中透露出至愛,愛恨交加,孩子頑皮、天真、聰明的個性在母親不經(jīng)意的話語中得到體現(xiàn)。通過帶領學生如何去展開聯(lián)想,使文中溫馨、和諧的畫面感得到重現(xiàn)。
四、悟詩。可從感悟詩歌的詩歌的思想感情出發(fā),開篇作者為什么要變成金色花,而不是油菜花,喇叭花呢?聯(lián)系到大詩人泰戈爾其人,源其詩受印度宗教思想的影響。金色花,印度的的圣樹,開金黃的碎花,金色花是詩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可以說是代表著印度兒童,中國也有用花代兒童的習慣。那金黃的色彩,一方面放映出母愛的光輝,另一方面也充滿著濃厚、神秘的宗教氣氛。可知,用金色花做標題,是對母愛的謳歌,這就是全詩的情感所在。
五、品詩。“詩貴在品”,“品”就是品味,玩味。這首詩我們可以品味它托物言志的寫作特色,作者是以金色話自喻;可以品它的結構,三個“當你…..”排比段氣勢磅礴,勾畫三個完美的畫卷;品一字傳神,貶字褒用,一個“壞”字,又喜又驚,母親驚慌緊張的情感得以流露;品人稱的使用,“你”使交流更加親切,母親和藹的面容歷歷在目;品疊字的使用,“嘻嘻地”“暗暗地”“悄悄地”“小小地”等,詩的節(jié)奏感,音樂性便靈動起來….只要我們用心去品,細心去看,我們的文學鑒賞水平就會得到提高。
讓我們平時在教學中不斷地去探索詩歌的教學形式,詩歌一定處處洋溢著語文味的,它必將引你邁進文學的殿堂,讓你依戀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