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三作文教學訓練
龍小元老師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寫作在每年中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平時有目的性的訓練尤為重要。筆者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認為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很有必要。
一. 立意的訓練。“千古文章意為本”,“意,猶帥也。”意,
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靈魂和統帥,是決定文章成敗的關鍵。要使文章立意深刻,以下幾個方面不可忽視:首先立意求真是基礎,作文訓練一定要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悟,敢于訴真情,說實話;其次立意求深是關鍵,訓練時要求學生運用哲學的辨證思維,如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結果索原因等,讓學生寫出事件后面的人生哲學;再者立意要有所創新,寫作要表達自己見解的獨到,感受的獨特,能啟迪人,引人共鳴。
為使文章立意更具色彩,平時可向學生介紹一些寫作技巧。如“小中見大”,用小題材小角度來反映大主題;如“抑揚有致”,包括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兩種,像作文《我眼中的…》譬如寫父親,可先寫對父親的成見,再通過具體的一兩件事來反映父親偉大的人品;作文中的技巧很多,這樣就要要求作文既要來自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才能讓作文“意高而文勝”。
二. 結構的訓練。一篇文章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
于結構安排的精巧與否。中考作文以寫抒情性的記敘文為主,記敘文要注意層次與段落之間巧妙的過渡和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如常見的過渡方式可引導學生采用設問式、聯想式、遞進式、轉折式等;常見的照應形式有開頭與文題照應、結尾及主體與問題照應、結尾和開頭照應三種。“文似看山不喜平”,因此要求學生平時寫作時一定做到布局巧妙,在平淡中盡顯神奇。平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在結構下進行訓練。
教師可通過專題要求學生在標題上進行訓練;在美句銜接方面下功夫;寫出精美的排比段等,這些常見的方法,要求學生在作文中有意識地去運用,其文章一定會從“山重水盡疑無路”的境地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三. 內容的訓練。如果說主題是文章的靈魂,那么材料是
文章的血肉。選擇典型、新穎、精煉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勝的絕招。那么,如何積累材料呢?我認為積累材料一要走進生活,發現美點,要求學生平時多角度、多層次去觀察生活,留心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積少成多,才能捕捉到真實、閃光的瞬間;二要廣泛積累,積淀情感,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讀書看報,聽廣播等,學生只有對一事一物,一草一木有了情感,才能做到“情動而辭發”。寫文章一定要有一個鮮明的中心,那么如何圍繞中心來選擇材料呢?
平時訓練可對學生進行下面幾個方面的要求:首先要選擇自己熟悉的材料去寫,那些曾發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圍令自己感動的材料,才能感染別人,引起共鳴;其次選擇材料要緊扣主題,要圍繞中心選擇取舍,果斷舍棄那些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才能有力的突出中心;再者選材要真實典型,要選取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材料,這樣的材料才具有說服力和表現力;最后選材要力求新穎,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讀者賞心悅目,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四. 語言的訓練。“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豐美的詞語,
飛揚的文采,靈動的語言,是獲得閱卷老師好評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讓自己的語言具備飛揚的文采呢?平時可引導學生從下面幾個方面加強訓練。如精挑雅辭,讓文章生動傳神,遣詞造句應避免陳詞濫調,人云亦云,多一點“推敲”與“煉字”;避免概括,選用形象詞語,在作文中,要求學生盡量選用涵義具體而富有形象感的詞語搭配,避免空話、套話;避免平淡,選用鮮活詞語,寫作中精心選用一些富有張力的鮮活的動詞,文章會因為這個動詞的張力而增彩。
五. 素材的積累。我們平時在寫作過程中,必然需要寫作
素材作為文章內容的支撐,才不會使文章空洞無物,沒有說服力。平時學習過程中要就學生去積累下面幾個方面的素材:關注社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必然會出現許多新的社會現象,對社會最近發生的焦點、熱點事件要熱心關注,分門別類的積累。另外,要圍繞話題,組合同類,我們要把平時零散無序的材料根據文章的主旨需要一一組合起來,構成一組特別具有說服力的素材,從而對話題起到論證的作用。其次要轉換角度,舊例創新,像古代的一些文人如李白、屈原、再如熟悉的父親、母親、執著…..這些舊的題材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和細節描寫,從新的角度,新的思維去改選他們,從而寫出新意。最后思維創新,角色轉換,在寫作中變換自己的身份,假想自己為某一個時期的歷史人物,或生活中與自己有聯系的人物或某一事物,然后根據它們的特點,揣摩人物(事物)心理,圍繞主題進行描寫。這樣的描寫,常常起到新穎別致的作用。
六. 文采的訓練。如何讓自己的作文厚重起來,近幾年中考的
的滿分作文啟迪我們:要把作文根扎進文化的土壤,讓作文幾千年的文化長河中汲取營養,讓作文的鮮花散發出文化的芬芳。要讓學生形成“文化作文”的概念,養成一些寫作技巧,如詩詞引用法、情景再現法、文化審視法、故事新編法、典型人物法等,實際是讓學生用文化的眼光審視話題,用文化的意蘊豐美話題,用文化的材料表現話題,用文化的筆法寫作話題。
諸如以上六個方面的訓練,教師可采用專題講解訓練的形式,分階段進行指導。作文水平的最終提高,還依賴于學生的在教師指導下的大量的寫作實踐和廣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