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水平?一直來都是個難題!有的老師做了大量的高考題及高考模擬題(或競賽題),但碰到陌生的題目仍感到沒有好的思路。陸游晚年在給他的兒子談寫詩的經驗時說:“汝果要學詩,功夫在詩外”,葉勇烈先生等認為這是普遍規律,那么我們數學教學的“詩外”是什么呢?在學習了波利亞,楊世明教授等數學教育理論后我認為“詩外”就是老師
要先做難題、新穎題及研究性問題(如初等數學研究),具體來說如果有多次一個問題反復鉆研數周以上的經歷,高考題就不難了,而且觀點也會高了,看問題會深刻很多,教學效果會明顯提高。反之,若對證明a3+b3+c3>=3abc(a,b,c>0)只會幾種證法,怎能說對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呢?過焦點的直線交y2=2px于(x1,y1),(x2,y2),則y1y2=-p2這是書上題,應有三種證法,一般只想一、兩種證法。
減負的一方面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師的業務水平高了,進而可以精選習題,減少作業。波利亞數學教育理論的譯本問世已有多年,為何不普及呢,過伯祥先生認為那是因為很多人都沒有解過難題,從而很難引起共鳴,因此解難題是治學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