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世紀,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每一位現代人必須掌握的工具。但是,由于目前高中教育評價機制、硬件條件、師資和教材等問題的限制,使得信息技術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有不少疑慮需要解決。主要有:1、如何確定信息技術課在普通高中教學中的地位?2、高中信息技術課怎么教?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一、首先要確立信息技術課的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地位。二、要堅持正確的教學方向。即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并重。三、規范學科建設,實行多層次教學。一是要科學規范高中信息課的教學目的、指導思想、內容體系。二是教學形態和教學內容必須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三是要堅持培養能力與開發智力并重。四、加強機構和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我們要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和理論的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新的世紀,信息社會已經來臨。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工作與學習方式。為推動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迅速發展。但是,由于目前普通高中的評價制度并沒有根本的改變,普通高中實際開設的信息技術課,普遍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有不少的疑慮需要解決。如: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的地位問題,信息技術課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開設信息課的現實意義問題等等。本文將就這些疑慮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解決疑慮的一些看法,與同仁們共勉。
疑慮之一:如何確定信息技術課在普通高中教學中的地位?
多年來,雖然說從中央到地方、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到學校、從教師到家長,都一致認為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通行證,是未來社會每個人必須掌握的。但是,由于高校招生制度沒有根本的變化,進入高等學校深造仍然是每個進入普通高中學生的唯一首選。不納入高考,不計入高考總分,在這個仍然以高考質量評價一所高中辦學水平的時代,使得考生和學校不得不急功近利,從思想上和行動上不重視信息技術課。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不少的學校將建立微機室、校園網僅僅作為標榜現代化的擺設,學生將進入微機室上課當作放松自己、玩玩游戲的好去處。信息課、信息課教師在普通高中的地位都比較低下。這顯然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相符的。
疑慮之二:高中信息技術課怎么教?
由于高中信息技術課開設的時間不長,屬于一門新興的學科。對于究竟應該怎么教,目前,既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學,也沒有一個專門的教研機構組織研究,更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論作指導。另外,由于信息技術課在普通高中所處的地位,許多的信息課教師長期處于教學輔助的地位,更多的陷于事務性的瑣事中,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信息技術課本身的教學。同時,學校也很難吸引水平較高的計算機專門人才。使得目前對于信息課究竟應該怎么教的問題研究得很不夠,教學效果不佳。
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出:目前,高中信息技術課的現狀并不樂觀,急待改觀。要改變這種狀況,消除疑惑,筆者以為:
一、首先要確立信息技術課的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地位。
計算機(信息學)課程必須作為基礎學科,這是時代對我們高中教育的課程設置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于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小學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計算機信息技術將不但是學校教育中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習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學生離開學校以后繼續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我們必須逐步確立其在高中教育中應有的工具學科地位。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以作為其繼續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學校一定要切實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提高全民族素質、以及祖國未來的發展出發,全面落實好《關于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確保經費、課時、教師到位。在適當的時候,國家可采取考試杠桿的作用,將它納入高考的范圍,促使其真正得到落實。
二、要堅持正確的教學方向。
高中的計算機教育應側重于基礎教育。《指導意見》將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表述為: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計算機基本結構和計算機語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們了解計算機的工作系統,為將來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打好基礎;另一方面應著重對學生進行計算機操作和應用方面的教育,把計算機看作一個輔助工具,掌握使用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領,側重于如何使用計算機這個"工具",以便將來進入大學或工作崗位時,對那時的學習環境和工作環境、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個超前的基礎教育。因為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應用程度的迅速提高,幾年之后,在學習、工作中一定會被廣泛應用。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要有超前意識,讓學生接觸到代表計算機操作系統發展方向的操作環境并掌握幾種最常用的應用軟件。這種面向應用、面向未來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是我們所必須堅持和提倡的。
三、規范學科建設,實行多層次教學。
1.計算機學科建設要規范化、科學化。
高中信息技術課正在逐漸成為(有的地區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其教學目的、指導思想、內容體系不能再有隨意性,必須規范、科學。國家教育部應進一步對高中計算機課程的地位、性質、目標、內容作出具體、明確地規定。同時,要求各地以此為依據編寫教材,教材建設實行"在統一教學基本要求(即統一教學大綱)、統一審定的前提下,逐步實行多樣化"的方針,規范信息技術課的教材。
2.計算機學科教學要堅持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一是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都要統一到《關于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上來。《指導意見》上規定的基礎知識、操作和應用作為基本教學內容,全體學生必須掌握。
二是采取多樣性的原則,一方面要堅持課程形態的多樣性,即分設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必修課是對全體學生的要求,選修課和活動課由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愛好、興趣自由選擇。另一方面要堅持學習內容的多層次,根據學生原有的基礎,以及心理和生理特點、興趣、愛好和認知能力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例如,必修課(面向全體學生)只學習基本的常識、操作和應用;選修課和活動課(面向少數有興趣的學生)學習較難、較復雜的包括程序語言在內的內容,為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打下基礎。
3.計算機學科教學要堅持培養能力與開發智力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