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課堂所缺少的就是對學生學習感受的關注,缺少的是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經常發現教師在抱怨,自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學生卻沒有真正接受。教師講清楚了,但學生也許并不清楚。如果我們不顧學生的學習感受,還是按照預設課堂程序來上課的話,那只能是自己的一廂情愿,也只能屬于教師的獨自表演,這樣的課堂是無效的課堂。我們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認為自己講清楚就完成任務了,我們必須尊重事實,考慮到學生接受的情況,考慮到學生的切身感受,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調整教學方案。課前的準備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照搬,因為課堂情況是多變的,每個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也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必須針對教學中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我們的教學思路。
要想讓我們的課堂具有針對性,具有實效,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在教學中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思考的過程不僅是掌握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學生自己獨立思考這一環節是不可替代的,也是馬虎不得的。任何打馬虎眼的做法,只能導致學生囫圇吞棗,一知半解。所以,當我們提出問題之后,必須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來體會、揣摩、感悟,以便于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樣,同樣一個問題,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很容易,但對于另一部分學生來說,也許就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他們在交流中可以充分發現自己知識的不足,取長補短。如果是個別的問題,同學之間的討論就可以解決了,通過討論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才是我們教學中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就可以節省大量的課堂時間,利用這些時間我們可以進行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知識,生成能力,這才是高效課堂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經過討論和交流,學生不僅能夠真正解決問題,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這對于克服厭學情緒,提高教學效果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學生的討論與交流必然帶來課堂氣氛的活躍,這是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的標志。許多教師擔心學生在課堂上一旦活躍起來,將會導致課堂混亂,自己難以駕馭課堂。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設法提高學生對于合作學習認識,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讓他們勇于合作,樂于合作,并在合作中積累經驗,掌握合作技巧,從而使他們的合作學習更加實用和高效。
重視學生的思考、討論與交流,是對學生學習感受的一種尊重,是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回歸,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充滿活力、富有實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