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bedroom/school...在學完一至兩個單元后,可抽出一節課專門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臥室、學校或教室等等。這一口語活動在初一第一學期就可以做。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加,在此之前可先復習一下小學學過的there be句型以及“介詞短語+be+名詞”結構和“介詞短語+you can see...”結構。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句型輕松自然地描述出大腦里的圖畫。
2. Summary based on a dialogue 這一活動在初二就可以做。在這之前不妨先概括一下如下的句型結構:want/ask/tell sb. (not) to do sth; ask if sb. would like to do sth以及一些簡單句。而初二第十五單元“打電話”就是一個很好的口語材料。
3. Text retelling盡量用自己的語言口頭改編、復述較長的課文。在開展這一活動之前,允許學生頭一天進行適當準備。不要限制學生寫提綱,甚至允許事先寫出來,因為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是密切相連的,只要學生口頭復述時不看書面提綱或內容即可。為了讓全體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標準,教師最好口頭作一個示范,讓學生有效地模仿。模仿在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是相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步驟。
4. Make sentences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當我們在學習一個新的詞組或句型時,在給出典型的例句后,應多多鼓勵學生造句。同學們只要將例句看懂了,都會非常樂意、爭先恐后地造句,有的句子甚至出乎預料的精彩。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很輕松有效地學會了新詞組、句型,而且還為口語能力的形成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5. Debate/Argument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實際水平,適當地選一個topic,讓學生展開爭論。如在初二下學期學習情態動詞時,就可以給出一個topic,讓學生模仿。如:Is it good or bad that you play video games in spare time?然后給出一個實物讓對方說出是什么。
A:What do you think it may be?
B:I think it may be an apple.
C:It can not be an apple. I think it must be a banana.
D:How can it be a banana? A banana is long but it looks round. It must be an orange.
E:It can not be an orange. Anyone with eyes can see it is a...
這樣在模仿爭論的同時,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情態動詞的用法,同時也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6. Describe sb. or sth. you like best 隨著一、二年級的知識積累,我們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鐘或后十分鐘描述一下他最喜歡的人或物。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活動中粗略總結的六點做法,其中有些活動在學生升入高中后也可以延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