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選擇適合學生的備課方法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板書、備教具等。教師在備課時要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找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英語知識和能力的狀況,并據此確定教學方法。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英語教師認為備課只是寫教案,而缺乏對教材的深入理解,以至于備好的教學方案與課堂上的實際教學相差很大。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英語教師的備課應該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確定符合他們認知特點的教學目標,既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標,也包括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準確地理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如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已有的知識水平,選準課堂教學的切入點;選擇適合教師自身知識特點的教學方法。在編寫教案時,教師要精心安排復習內容,精心設計課堂提問,預測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錯誤并準備應急方案,還要設計精練的英語課堂練習。總之,教師備課越充分,教案設計得越詳細、越科學合理,課堂教學效率就會越高。
二、 調整好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分成幾個固定的教學環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全課總結、布置作業。這種課堂結構是把新知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除了對課堂教學的環節有明確的規定外,還對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有具體的要求。其理論依據是:學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堅持20—25分鐘,課上前半部分的20—25分鐘是學生學習的最佳時間,所以新知的教學必須在這個時間內完成。但是學生的有效學習是因人、因年齡、因課堂教學精彩程度而異的。在新課改理念下,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靈活地安排課堂教學的環節,即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合理的調整甚至刪減,各個教學環節所用時間也隨之適當地進行調整,使課堂結構更合理、更科學,從而使課堂教學更高效、更流暢。如新知與舊知聯系緊密,而且學生對舊知理解和掌握得如何,直接影響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那么此時的教學重點在于檢查復習,相應地就要適當增加復習舊知的時間。這樣,雖然復習的時間增加了,但是由于舊知復習得實、復習得透,為新知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新授時間就會大大縮短,甚至新授時間會短于復習時間,這樣同樣能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這就是復習與新授時間呈倒掛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 改進教學方法
在關于“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學生問卷調查中顯示,認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占到70%。新課程理念要求課堂上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把他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引導、提示、肯定和鼓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對象。教師要善于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基本條件。一個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才可以有強大的學習動力,也才能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
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觀念,認識教師角色的轉變,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扮演好導演的角色。其次要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研究學法”為重心,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英語教師要迅速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