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語言口語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語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輸入與積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與人交流的都是漢語,即使學了英語,也是“啞巴英語”。因為平時幾乎不說,更談不上運用。因此,學生也就很難從生活中得到輸入英語語言材料的機會;學生在每周有限的六節英語課當中所得到的聽說訓練,由于平時很少說英語,課堂上所學的英語句子除了早讀外,其它時間很難運用、復習和鞏固。更何況現在大部分學生早讀時根本不開口讀英語,其原因還是平時缺乏練習,課堂上老師教的課后不能及時在遺忘之前得到鞏固,從而導致好多學生不會讀英語單詞、句子、課文。這樣的語言環境及所帶來的后果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聽說訓練,也限制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
朗讀和背誦是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和英語成績的有效途徑,也是必經之路。朗讀和背誦還是克服當前中國學生“啞巴英語”的有效途徑,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朗讀和背誦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1. 朗讀和背誦幾乎可以不受環境和時間的影響,對環境的依賴較小,容易得到保證及滿足。我們只要給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讀背的內容,學生就可以在課外時間一個人完成,無需找伙伴做訓練對象。它不需要學生專門用大塊的時間來完成,具有機動靈活的特點。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朗讀和背誦的時間,課前課后,飯前飯后,甚至于在上下學的路上,學生都可以自由地讀和背。
2. 朗讀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語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朗讀和背誦。初一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入門教學。學生剛接觸英語,對英語的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教師如果能抓住這個時機,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學生大聲朗讀,積極背誦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習慣用語,打好堅實的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基礎,對以后的教與學將十分有益。通過朗讀可以訓練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口頭上運用語言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就為大膽地說英語奠定了基礎。從一句到兩句、從少到多地開口說,使自己產生學會的信心,從而越學越想學,越學興趣越濃。
3. 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語感是人對語言的一種直覺。一個人講話像不像英語,或者某一個句子、某一篇文章寫得像不像英語,一般有語感的人都能夠直接覺察到。隨后,才分析它在用詞和語法上有沒有錯。有時候語法并沒有錯,但就是聽上去不舒服,這是因為表達方式不符合英語習慣。中國人學習英語,很難做到用英語進行思維,即使出國一時能夠做到,但回國后失去和英美人接觸的環境后,仍然會逐漸喪失。但是,語感卻不同,一個人一旦養成良好的語感,卻不大會拋棄我們。就像學寫文章,只有從不通到通,沒有從通到不通的,最多只是丟生了,下筆時感到話少而已。所以,對于初學英語的人來說,語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朗讀一個對話、一篇短文,讀得多了、熟了,就可以自然地在朗讀過程中記住單詞,學會句型、習慣用語甚至語法的實際運用。這樣日積月累,語感會大大增強。
4. 朗讀可以突破聽力難關。聽力課上,常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學生聽不懂他們本來熟悉的詞、句子,而如果把這些詞、句子寫出來,學生讀來卻很容易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學生腦子里只儲存著通過眼睛輸入的英語單詞的形的信息,卻沒有將有聲信息通過耳朵同時與形的信息融合。多聽固然是解決聽力問題的一個辦法,熟能生巧嘛,可是許多人卻不明白朗讀對提高聽力的作用不亞于多聽。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讀中學、小學時學的單詞、課文經久不忘,而成年后看的一些東西卻不易留下印象。這里有年齡的因素,而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字輸入大腦的方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時候學的文章多數是通過朗讀的方法輸入大腦的,隨著年齡增長,閱讀量增加了,但是朗讀卻大大減少了。如此一來,記憶的牢固程度就會減弱。研究表明,通過調動人的多個器官———眼、口、耳輸入大腦的信息要比單純通過視覺儲存到大腦的信息更牢固。通過視覺只能輸入詞形的信息,而通過朗讀存入的信息是形、音結合的。因此,堅持朗讀,就不會發生看得懂而聽不懂的事了。
5. 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知識結構。 如果學生能將一個句子讀正確,語音、語調到位,那么這句話的意思他就一定掌握了,這個句子的結構也一定是不攻自破,也就解決了很多語法難點,而不必大費腦筋專門分析語法現象、句子結構或查找語法書了。我曾在一個英語基礎較差班做過這樣的嘗試:每天課前用10分鐘專門檢查他們的課文朗讀情況,引起他們對課文朗讀的重視。一個月后,我發現以前花很長時間講解知識點,學生還是難以記住,現在基本上只需點撥一下,學生就能運用詞組進行表達了。他們自己也意識到了朗讀課文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從而變得更加重視朗讀。
6. 朗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一篇好的英語作文涉及許多方面,比如能寫出完整的句子,能正確地使用大小寫、標點符號,語言形式正確,并且全文連貫通暢。要寫出這樣的一段文字,不能指望學生在短期內取得明顯的進步。如有的學生在英語作文時總是先在頭腦里用漢語進行一番表述,然后用英語來翻譯這段表述;有的學生利用學會的語法知識把單詞進行一番“排列組合”,然后生成句子。這種語言形式和規則,學生們記得并不牢靠,他們會一千次地重復著同樣的錯誤。但是經常朗讀句子、段落和篇章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因為這時學生接受的語言信息是立體、復合的概念,每個句子都包含著十分豐富的語言點。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就會讓這些機械的語言形式和規則變得豐富起來。通過朗讀,各個語言形式和規則都包含在整體的背景中,其語言輸出也就具備了整體性。所以,學生只有經過長期的朗讀,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其寫作能力才能提高。
在此,我想對初一的學生說:“在學英語的過程中,請盡量放出聲來朗讀英語,力求把一些范文,精彩的段落、句子背下來,這樣等你們上了初二、初三,學英語就很輕松了。”即使部分基礎較弱的初二、初三同學也不必灰心喪氣,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只要能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多讀多背一些實用的英語句子,形成一定的語感,英語成績照樣可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