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師要“英語化”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只有堅持以聽說為主,才是培養運用英語聽說能力的良好開端和基本保證;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應成為活動于教材中“英語化”的人物。教師應避免用漢語對全篇進行介紹、提示和解說,引導學生進入會話情境,忘掉母語。因此,教師必須牢固樹立英語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為交際初步運用的能力”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在講每一則交際用語時,應盡量用英語介紹情境,輔之各種直觀教具、圖片、體態、表情、動作來表情達意,讓學生在近似實際的語言環境中學習一門外語。正如馬克思在闡述如何學習外語的建議中所指出的:“When a person i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he must not always be trans-lating everything into his own lan-guage.”
二、 強化課堂英語實踐活動
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如何引導主體的語言實踐活動是聽說教學的關鍵。“聽”是人們進行交際最基本的形式,學生要學會說英語必須過好“聽”這一關,而“說”又是一個復雜的實踐活動過程。學生課堂聽說能力的培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注意課堂用語。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多地用英語表述,用英語組織教學,包括多講英語課堂用語。比如,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肯定和鼓勵,要脫口而出“Good, thank you. You do a good job.”等。再如,向學生發出指令“Read it aloud”,“Ask and answer in pairs.”等等,學生聽了覺得新鮮有趣,既不會增加學生負擔,又增加了接觸英語的機會。
2. 重視語感,注意語音、語調。要想聽懂別人的話,自己先得過好語音這一關。因此,教師要嚴格訓練學生的語音。在介紹新語言時,可先讓學生聽,注重語音的輕重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以及聽說內容帶來的情感等,然后讓學生模仿,培養正確的語言習慣。
3. 堅持課前的值日報告。課前的duty report猶如運動前的warm-up exercises,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值日報告的開展又為每位學生提供了均等的開口機會。
4. 創設情境,進行交際性練習。堅持在課堂中創設情境,將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讓他們在自覺和不自覺的狀態下去看、去聽、去說,達到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寓教于趣,激發他們聽英語、講英語的興趣。例如,可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擬一個電話內容、問路情景、看醫生等做對話表演。長期堅持情景教學,課堂就成了學生交際的小舞臺,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全方位的訓練,從而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
學生課堂聽說能力的培養還有很多途徑,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不斷探索和思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取得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