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識是理解特定文章必備的外部世界知識,背景知識的缺乏會給閱讀理解帶來障礙。它對理解的影響力大于語言知識,影響著閱讀理解的準確性。 因此在課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使學生在背景知識和語言知識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時有了運用背景知識的能力,對所讀的文章的思路就會更清晰,對文章的理解就會更為準確、深刻。
邏輯推理能力在閱讀中起著關鍵作用。推理能力是閱讀理解的深層階段,它貫穿于整個閱讀活動的始終。深層理解的推理判斷是閱讀理解中的難點,要求學生根據文中已知的信息,去挖掘文中隱含的意義。它包括作者或文中人物態度的推理、目的推理、原因推理和結果推理等。推理能力的訓練,能使學生通過捕獲的有效信息,正確推斷出文章的隱含意義,是閱讀訓練中必不可少的。
要提高閱讀能力,必須保證一定的閱讀量。實踐證明,閱讀量越大,儲存的信息越豐富。因此除了課上的閱讀訓練以外,教師還應幫助學生養成課外自主閱讀的好習慣,督促和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的自我訓練。通過大量的、長期的閱讀,不斷補充新信息,發現閱讀方法,掌握閱讀技巧,激發閱讀興趣,從而擴大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提高閱讀水平。當然凡事有個度,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閱讀量,做到循序漸進、堅持不懈,使學生在享受閱讀樂趣中提高閱讀能力。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又一關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如下一些不良習慣:
(1)一遇到生詞就求助于字典,過分依賴工具書。
(2)重復閱讀,把大量時間用在讀個別句子上,閱讀的速度太慢。
(3)閱讀時視幅太小,斷章取義。
(4)邊讀邊翻譯,見到句子就翻譯成自己的母語。
這些不良的習慣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絆腳石,只有幫助學生改掉它們才能提高閱讀效果。但是形成習慣的東西不是輕易就能改掉的,因此教師在閱讀訓練中要適時地教給學生一些技巧來幫助他們擺脫不良的習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妨以上述的第一種不良習慣為例,在閱讀文章時難免會遇到一些生詞,這時教師應訓練學生通過上下文中的同義詞關系、反義詞關系,理解整個句子或段落以及詞的構成方法等方式來猜測詞的含義。猜詞能力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準確地猜詞能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加強對單詞的記憶,同時大大地提高閱讀速度。
總之,閱讀訓練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閱讀能力和聽、說、寫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才能得以提高。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在長期的堅持閱讀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