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異性同學的禮尚往來,表面上被關注的是禮物,實際上更關注的是“往來”。因此,不如直奔主題,討論往來。
第一,對孩子間的“禮尚往來”,家長應當有一個明晰的態度,即不支持未成人之間請客送禮的交往方式—這與交往對象的性別無關。充足理由有三點:1.絕大多數孩子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從家長的口袋掏錢做成人化的應酬沒有必要,亦不應該。2.互贈禮物容易導致同學間的互相攀比,使友誼改變味道;3.禮尚往來習慣化給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同學增加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也會使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同學優越感膨脹,造成同學之間的隔閡。
第二,在否定請客送禮的交往方式的同時,要給孩子友誼的表達留出足夠的余地。比如,鼓勵孩子用自己手工制作的賀卡等小手工藝品向同學祝福,用自己多余的東西支援需要的同學等。但是需要提醒孩子,向異性同學表達祝福和愛心,要選擇恰當的方式,比如,公開的場合,大方得體的言辭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對于來自異性同學的祝福和禮物,應當在弄清來意的前提下,選擇·恰當的應對方式,不可盲目接受,也不可生硬拒絕,適當的幽默感可以避免許多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