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長可以嘗試指導孩子澄清對考試的認知,克服“不合理的信念”。許多考試緊張的孩子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合理信念”。比如:別人都很從容,只有我膽戰心驚,以偏概全;雖然我平時成績還可以,但是我害怕考試,總是小考小緊張,大考大緊張,關鍵時刻要緊張得一塌糊涂,不可能考出本來的水平。
正是由于諸如此類不合理信念的存在,孩子常常忍還沒進考場,心理上先輸了“底氣”。因此,可以引導孩子逐個分析并破除上述不合理信息:別人未必都從容,多數人和我一樣緊張,有人可能比我更緊張-這是完整的事實;過去雖然和我一樣緊張,但實際上考試成績并不太糟糕,可能比我的期望有時低了點,但絕不是“逢考必敗”,我不應該自己嚇唬自己,不應該先輸志氣;如果我從現在開始放松心情,保持正常的作息規律,眼睛只盯著需要準備的科目,“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全當是了解一下自己知識掌握的情況。
第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考試之前,考試過程中,要指導孩子養成注意力向學習過程、解題過程“聚焦”的習慣,摒除無關的雜念,把握此時此刻。學習與考試的過程本來是很單純的,前者為了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后者是為了測量學習過程取得的效果,并證明已經具備的能力??荚嚥恍枰盁o中生有”,而是真實再現自己已經掌握的東西。好獵人的眼睛里應當只有獵物,考試中學生的眼睛中也應當只有尚未解決的問題。
第三,對于確實曾經因為緊張而考試失手,而且尚未作出陰影的孩子,在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安慰療法。對于習慣考試緊張的孩子,還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必要的行為訓練,如放飛壓力氣球,身體放松訓練等,通常也會產生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