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總是最好的,父母往往覺得自己的孩子比較聰明,懂事,因此對自己的孩子多有贊賞。可是,有少數父母他們不去真正地關愛、鼓勵自己的孩子,而是嫌棄自己的孩子,不惜用負面的評語來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天底下,沒有那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的,正是這種心疼又憂慮使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某些缺陷更加感到無奈和怨恨,因而在生氣時,或孩子不聽話時,這種對上下天的怨恨就發泄出來。對于這種行為,我們做父母的人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無意間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所以對待那些天生有所缺陷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加耐心和細心,是他們時時感到溫暖和幫助,并且克服和戰勝那些缺陷給生活和學習所帶來的不利于不便。同時,為了鼓勵孩子奮斗的勇氣和增強對生活的信心,還應該更加細心和熱情地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發揮其長處。
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鼓勵孩子多讀書,小時候不讀書,將來又能干什么?父母總是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哪怕他們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屬于那種不喜歡讀書的那種學生。可是事與愿違,許多孩子卻不懂的這個道理,也不懂得讀書對他們的重要性。
作為父母,要時刻記住一句話:父母的一句話能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所以不論是頭腦還是容貌的缺陷,都不應該成為父母責罵孩子的題材。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種父母,屬于刀子嘴,豆腐心的那種。年輕的父母常會因各種事情的影響而心理波動,心境,情緒不穩,并波及到孩子身上。他們在心情好時,對孩子關懷備至;如果心情不好時,對孩子視為路人,或者打罵。做父母的,應該盡量減少冷熱病。不管自己的心情好壞,還是工作的順利,都不應該把脾氣發在孩子的身上。我們作為父母,都應該有責任去關愛自己的孩子,用一顆包容心去感化自己的孩子。我們必須堅信,孩子的潛力是無量的,孩子的可塑性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