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很多孩子都特別害怕開家長會,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長會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受難日,尤其對于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同學而言。
家長和學校老師溝通是一種比較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徑,老師一般也都會如實地將孩子各種情況告訴家長,但家長如何轉達,要動一動腦筋,不要不分情況地全部將情況告訴給孩子。在家長會后打罵孩子的家長,一定是簡單粗暴的家長,他們平時不主動和老師溝通,只是在開家長會時或老師請家長時,才聽到一些關于孩子的在校情況。老師向他反映孩子不守紀律,或者孩子成績不佳等各種問題,都是家長生氣的理由。
孩子是敏感而且脆弱的,如果老師和家長的見面,變成了孩子蒙羞等,后果只能讓孩子憎恨老師他,討厭學校,讓孩子在學習、自信、道德方面失去上進心和判斷力,最終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即使我們從家長會發現孩子學習退步,或者孩子在學校不聽話,不守紀律等行為,回家后,我們也不要打罵孩子,要先和老師好好分析一下溝通一下,盡可能尋找出問題的由來,孩子不會憑空出現問題,是否受到了某個老師的批評而感到委屈,是否遇到他人的威脅等,孩子的成績一路下滑,就要考慮到自己對孩子的學習管理是否得當,觀察他最近的情緒如何,對什么感興趣,主要和哪些人交往,他遇到什么打擊和誘惑等,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和孩子溝通交流,首先讓他信任,能對你講出他的困惑或困難,然后獲得鼓勵和幫助。
家長要做的是,就是要保護還在的學習興趣,樹立起他對學習的自信,有了興趣和自信,孩子在學習上就會產生學習興趣,找到學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