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能夠領悟兒童成長中的每一天,每一種境遇的重要,知道這些境遇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那么父母有帶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辦法自然就有了。
當承認利益而兒童利益發生沖突時,成人總是選擇的主動者,是強勢的一方,孩子總是選擇的被動者,是弱勢方,所以犧牲和讓步總是孩子。
把養育還在的責任推出去,這種教養方式對兒童的損害不會立即呈現,但孩子不會白白做出犧牲和讓步,任何不良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跡,成為日后影響他生命質量的一個病灶,同時也給整個家庭帶來好多麻煩。
現在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不要輕易送孩子會老家,讓老人或者親戚幫著帶,要盡量想辦法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最好能天天見到孩子,有實際困難,應該由家長去克服,不要讓孩子來抗。
即使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里只裝著工作和禮儀,僅僅拿出所剩無幾的精力和時間的邊角料來分配給孩子,不要對孩子的需求漫步經心,要認真對待孩子和孩子相處這回事,不要讓你的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間,卻成為精神上的留守兒童。
如果出于客觀原因,必須和孩子經常分離,也一定要想辦法減輕和降低孩子在感情上的失落,比如提前讓孩子和爺爺奶奶或其他臨時撫養人建立感情,分別的日子里經常給孩子打電話,多和孩子溝通,定期去看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時刻在關心著他,盡量減少孩子的失落感。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孩子的這些教育智慧,讓孩子成為父母的貼心小棉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