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的是人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否則很容易就會走向失敗。這一原則運用到教育孩子方面更是如此,只有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提前了解如何照顧寶寶,在遇到問題時,做父母的才不會手忙腳亂,同樣道理,在孩子升入初中之前,只有父母了解孩子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在面對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問題時,家長才知道如何去應對。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中我發(fā)現(xiàn),升入初中對于這些孩子來講,不僅僅意味著面對新的環(huán)境、科目的增多、學習難度的增大,更意味著將要面臨突如其來的身體、思維和心理的變化。當然,在應對這些變化時,孩子會呈現(xiàn)出與以前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面對孩子的這些變化,做父母的應該如何把孩子引導到正確的成長道路上來呢?也就是說,我們?nèi)绾尾拍茏龊靡粋€合格的初中生家長呢?從一名老師的角度來講,我認為在孩子升入七年級之前,家長就應該做好準備,做的以下三個“轉變”。第一個“轉變”:教育方式的轉變。中學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在飛速發(fā)展,他們的自尊心再日益增強,如果父母再教育小孩子的方式,如講道路、“打屁股”等方式來對待他們,勢必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反抗。因此,父母要用尊重、協(xié)商等方式狀態(tài)代替“小孩子式”的教育方式。第二個轉變:教育理念的轉變。在一個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有人請高狀員分享教子經(jīng)驗,這位家長是這樣說的:對待孩子,小時候要“嚴”,長大后要“寬”。的確,每一個孩子都像一棵小樹苗,在他們小的時候,父母也要給他們一個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讓他們茁壯成長、快樂地成長。
在這里,孩子長大的分界線,就是孩子升入 初中,到了初中,在孩子的自我意識里,他們已經(jīng)是大人了,他們強烈希望自已能夠享受“成人式”的待遇。因此,這時如果父母的教育理念順勢轉變成“寬”,孩子得到的不僅是自由和快樂,他們的意志也會得到鍛煉、能力更會得到提高。第三個“轉變 教育方向的轉變,在小學階段,父母更多的教育任務是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但到了中學階段,父母更多的則是要教育孩子樹立良好的目標,并敢于朝著這些目標去努力,要能確定自已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并去主動把握自已的未來。
有過教育初中生經(jīng)驗的家長都知道,七八年級的孩子正處于經(jīng)歷青春期,同時也正好處于學習成績的突變期、心理的“斷奶期”、情緒的暴躁期、、、、、也就是說,只有父母一不留神,孩子的一生就可能由此而走向壞的轉折,但是,如果做父母的能夠提前了解這一階段孩子的這些特點,并做到上面所講的三種“轉變”,那孩子一定能夠平安、快樂地度過這一特殊時期,孩子的人生也會由此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