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中七八年級的學生而言,由于所學的科目難度的增加,一些不喜歡動腦筋的孩子就會依賴老師,進而養成被動學習的習慣。所以,我們要提倡課前預習的習慣,讓孩子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從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課前預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效果,同時為孩子準備一種學習的精神優勢,同樣的道理,只有孩子具有了自信的心理狀態,她才會帶著自信去聽課,才能取得好成績,在聽課之前,如果孩子做了課前預習,就能將要學習的內容的問題和難點,就能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孩子在聽課時就能保持一種積極主動、應戰自如的心理狀態,而這種狀態正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的精神優勢。
其次,課前預習能夠讓孩子形成積極的思維定勢,大多數孩子都會存在這樣的思維定勢,通過預習,孩子的思維定勢就可能發生改變,它會使孩子產生這樣的思維,課前,我預習過了,這堂課我一定能聽的懂,當孩子的這種思維定勢后,孩子的學習自信心機會大大地增強。
所以,我認為課前預習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在課前預習時,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是讓孩子帶著疑問和難點去聽課,提高聽課的效率。大多數孩子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聽課之前,由于孩子對所學的知識比小學一節課所學的知識要多得多,在聽課之前,由于孩子對所學的知識缺乏理解,再加上他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45分鐘之內就完全消化,所以,在聽完一節課之后,他們不僅會感覺到很累,而且還會覺得沒什么學明白。如果在聽課之前,能夠把所學內容預習一下,那么情況就不一樣了。其次,我們可以讓孩子主動回顧以前所學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在孩子上課之前,如果能拿出1個小時的時間來預習功課,那么第一節課聽課效果就會不一樣,孩子也不會因此而失去信心。預習不僅能使孩子發現問題和自己某方面學習能力的欠缺,還能使孩子發現自己的不足,當孩子發現自己知識方面存在欠缺時,孩子會主動去復習前面所學過的知識點。這樣,當孩子把那些知識點完全弄明白后再去聽課,他們就能輕松地跟上老師的步伐了,能夠積極地跟著老師的思維去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從而達到最好的聽課效果。
家長要善于讓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發生明顯的改變。預習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努力,自我提升的探索過程,在預習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彌補自己知識的缺陷,可以帶著問題和重點去聽課。在預習的過程中,孩子所有的這些行為和動作都是積極的,主動的,自愿的,所以,孩子的學習狀態也是積極的,主動的。既然課前預習有這么大的效果,所以,家長在課前一定要幫助孩子做好課前預習。首先,讓孩子把握課前預習的時間,在課前預習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一般而言,是指把前一天晚上老師所講的內容預習一下,這樣孩子不但不會把預習一遍,而且還可以帶著問題去聽課。因此,家長們要想讓孩子有很好的聽課效果,引導孩子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孩子最適合采用的及時的課前預習的方法去預習,一般地來說,孩子預習的時間保留在一個小時左右是最好的。如果孩子預習的時間太長,肯定會打亂正常的學習計劃,那孩子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做作業和復習了,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另外,如果孩子預習的太過于詳細,他們也會覺得他們已經完全聽懂了,所以,在家長的引導下,一定要把課前預習的事情做好。
我們要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預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會經常碰到一些孩子,很多孩子喜歡向別人請教學習方法,這種精神是很好的,當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預習,很多孩子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聽別人說預習能提高聽課效率,就把所有的科目都預習了,其實,有時他們這樣做純粹在浪費時間,每個孩子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預習,當然,如果孩子的某一科目很差,那他就應該在這一科目上下功夫,爭取把有限的時間都用在刀刃上,來提高學習成績。在預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教會學習一些預習的基本過程,我們可以要求孩子先把課文讀一讀,這種閱讀并不是僅僅靠眼睛,在孩子閱讀的同時,孩子的大腦也在運動,就拿預習語文來說,孩子在朗讀或默讀的同時,要邊讀邊思考,邊閱讀便思考這些問題,在通讀一遍之后,孩子往往就會有很大的收獲。除了讀,還要勾畫,在閱讀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問題,比如生字和不理解的句子,這些句子,都可以讓讓學生標記起來,然后過一些工具書去解決。預習后,還要學會思考,總結一下,只要是在孩子預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預習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但為了讓預習更有效,在孩子預習完成之后,家長還要引導孩子把預習的內容回想一下,總結一下,這樣孩子就能系統把握下一節課老師所講課的內容了。預習的方法有很多種,但這些基本似乎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步驟。所以,如果孩子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預習,注重預習的效果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