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這個階段,孩子與家長之間很容易“鬧別扭”。在多次調節家長與孩子矛盾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與家長之間只所以產生矛盾,矛盾之所以越來越深化,都是由于雙方互相“較勁”引起的。
就拿“穿衣服”這樣的小事來說吧,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愛趕潮流,講時尚,他們穿地衣服常常以“流行”來命名,但在家長眼里,他們穿地是奇裝異服,他們那樣的打扮就是在“搞怪”,因為在審美觀念上存在差異,家長越看孩子不順眼,因此表現出斥責孩子的語言和態度。我們還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容易叛逆的,他們常常是“吃軟不吃硬”,父母越是斥責、批評他們,他們越是不“服氣”,越是與父母對著干,于是,在親子之間的這種互相“較勁”中,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我曾接觸過很多這樣的家長,他們喜歡跟孩子“較真”,只要孩子的表現不符合自已的要求,他們就會斥責、批評,甚至是打罵孩子,但實際上,家長因為這些小事跟孩子“較勁”,造成親子之間的沖突是很不值得的,這些七八年級的孩子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在迅速發展,如果家長再用這樣的方式教育他們,會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傷害,更為重要的是,在家長與孩子的“較勁”過程中,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叛逆,有時甚至會引起孩子的心理問題,如果教育出現了這種后果,家長們往往是后悔莫及。所以,家長要想把親子之間的“對抗”轉變成“對話”,首先要做的了解孩子。具體來講,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方法一:從欣賞孩子開始 方法二:向孩子說說自已的心里話 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之間容易互相“較勁”,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同時,家長也進入更年期,人生中的兩個情緒最部穩定的時期發生了碰撞,自然會矛盾、沖突不斷。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孩子都很痛苦,家長努力地想把孩子教好,但自已莫名其妙的暴躁情緒卻讓孩子拒絕與自已溝通,孩子也想與父母好找說話,但不知問什么,他對家長的不懣意越來越多,因此,只有雙方都相互理解,家長和孩子才能順利地度過這兩個特殊時期。當然,讓孩子理解家長,并不是要讓孩子經常向孩子訴苦,我就曾接觸過這樣的家長,動不動就向孩子講述自己的痛苦史。 方法三:給孩子足夠的“參政權”。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孩子自已的事情,要讓孩子掌握決定權,但這并不是代表家長從此可以對孩子的事情不聞不問,而是要幫助孩子事情利弊分析透切后,再讓孩子做出選擇,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孩子分析問題、做出選擇的能力,而且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增加孩子的成熟感,從而能夠有效地減少他們與家長“較勁”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