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身邊,很多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往往強差人意。在需要表達的場合,面對孩子的出現的臉紅窘迫,一言不發或者三言兩語一帶而過等一系列有關表的的刺手問題,家長覺得頭疼。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孩子表現的內向,吞吞吐吐甚至失語等更令家長生氣,于是就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你怎么不說話啊,是啞巴嗎?”
如果媽媽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一定會產生自卑情緒,并對自己的能力深表懷疑,也就越來越不愿意表達了。有時家長的責備還會向內向的孩子產生自閉心理,從而拒絕說話。因此,面對孩子表達能力差的問題,家長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是應當運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孩子開口說話。
事實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生理原因,有的是性格所致,但大多數是由于早期的教育訓練不到位,而引起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
讓孩子學會組織語言,把多種主要信息完整的表達出來,力求口齒清晰,用詞準確、富有表現力,這對孩子逐步養成說話完整的話-規范的語言非常重要。另外,家長平時在家中說話時也應盡量說長句,家庭的語言不要過于簡單,刻板,多些幽默的話語,為孩子提供樣板。
信息時代,人們時時刻刻都里不開語言交流。語言表達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人才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父母要在這一時期針對孩子的特點,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表達自己,鍛煉口才。
父母如果要想進一步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僅靠平時與孩子交流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父母可以在適當的時刻和孩子玩游戲,如開展家庭成語接龍,家庭演講比賽。家長與孩子以競爭的形式參與游戲,不但可以培養孩子在時間壓力下迅速反應,準確表達的能力,而且會使孩子覺得學語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同時對孩子的記憶能力,應變能力,想象能力。擴散思維力、概括能力等,又是很好的一種鍛煉。
為了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中去,有話可說,父母可以設計一些情境,對孩子進行訓練。
要想讓孩子完整并出色的將一件事表達出來,父母首先要應該有耐心,要牢記孩子的表達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完全是后天培養出來的。其次,父母要時刻叮囑自己保持清醒,因為我們在訓練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而不是訓斥孩子為什么沒有表達能力。因此,父母在訓練孩子學會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把握孩子表達的方向和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