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朋友組一個招生團隊,通過這樣一個營銷團隊,去宣傳自己的機構,讓更多的家長了解自己的教育產品和服務。“俗話說,好酒也怕巷子深。”一個機構沒有廣告意識,沒有團隊的合作共建,是很難做強做大的。
哪么到底有哪些營銷手段呢?我們初步做了些統計,具體包括:網絡推廣營銷(網站的建設和其他網絡途徑的推廣);電話營銷(包括一些具體的營銷話術);發單、擺點、戶外廣告(廣告牌、太陽傘等);禮品(印刷宣傳文字);人際關系公關(公辦學校在職教師);家長轉介紹(口碑營銷);報紙媒體、電視廣告、地鐵、公交廣告;百度文庫(如上傳一些價值高的中考試卷);微信、微博、博客;建立一系列的家長群;教學視頻、招生視頻等視頻廣告;找尖子生代言;短信群發;通過對教師師資的包裝、與大機構老師合作等招生途徑。
這么多招生途徑,都是一些燒錢的事,那么到底哪些是非常有效果的呢?廣告只是一種宣傳形式,最終能夠吸引家長的,還是機構內在的師資和教學質量。作為一個培訓機構,要把教學質量作為發展的生命線,一個機構如果教學質量提不上,生源再多,也會慢慢流失。所以,在以上諸多的策略中,口碑招生是最重要的。
在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中,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做個廣告了,可以說,現在機構連一張廣告單都沒有,但學生總是滿滿的。那個朋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當中,每天一本又一本地研究教材,把沒一個教材吃透,然后就是研究題型。課堂效率提高了,學生也就一個一個多了,通過家長的宣傳和轉介紹是最好的辦法。當然,你想在教育培訓機構(大機構除外),想找出一條捷徑的話,不靠時間的積累,那是不現實的。任何的創業模式都是需要付出精力和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