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一談到孩子的學習成績,都很痛苦,為什么孩子在學習上的時間花了,但成績孩子提不高呢?我在學校工作近10年,最近幾年又從事教育培訓,對此,我想談談自己對這類現(xiàn)象的幾點看法,供家長朋友們參考。
我們在抓孩子成績時,不是靠一時熱情,也不是靠短時幾個月,真正的教育是從孩子進學校的第一天就應該抓起。孩子小時候的學習習慣,對以后孩子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孩子小時候寫作業(yè)坐不住,喜歡東摸一下,西望一下,結果這種習慣長期發(fā)展下去,就形成了孩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學習需要孩子靜下心來,不能浮躁,停留表面,否則很難拔尖。所以,一個小孩學習成績不好,和學習習慣有很大關系。
家長朋友們要重視孩子的課堂學習效率,課堂是接受知識的主要來源,而不是靠補習能代替的。很多小孩從小就參加補習,特別是從一年級開始,就請了小學全科輔導家教老師,學習上完全依賴教師,從而導致孩子一種依賴思想,反正課堂有學不懂的地方,有補習老師幫忙解決呢,從而本末倒置。表面上看來,孩子很用工很辛苦,但實際上一點學習效果也沒有。我要說的是,不是補習越早越好,而是合適就好,
家長在小學階段,要明白,成績不是孩子的唯一,小學階段的成績,很多是假象,這種假象一到初中就會暴露出來。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孩子興趣的培養(yǎng)上,比如讓孩子平時多閱讀下,閱讀對孩子的寫作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小學階段喜歡閱讀的孩子,到了初中階段,孩子的寫作水平會有很大優(yōu)勢,而這種優(yōu)勢會持續(xù)到高中甚至更遠。但當我們在初中階段意識到這點時,已經(jīng)晚了。
孩子成績好不好,與孩子的吃苦精神和勤奮有很大關系,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開心和快樂,它是一個先苦后甜的過程。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只有辛勤播種,才會有好的收獲,輕輕松松能把書讀好,那畢竟是少數(shù)。我們不要太高估孩子的自覺性,這樣學習精神的培養(yǎng),需要父母平時的監(jiān)督。做父母,該放手時就放手,不放手時一定要好好抓緊。
當發(fā)現(xiàn)孩子知識有學不懂的地方,家長要及時補缺,否則知識缺口越積越多,最好會大大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明白,自信心是孩子學習不斷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