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放學后,我們看到許多孩子課后都喜歡看“閑書”,家長也是較困惑,是支持呢,還是制止反對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什么是“閑書”,在家長的眼中,所謂的“閑書”就是和課本沒有關系的教課書;在家長潛意識中,看這一類的書籍,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但是,我要說的是,平時喜歡看“閑書”的孩子,孩子的閱讀量會比平時只盯著教科書的孩子寬很多,而且經常看書的孩子,孩子的詞匯量會豐富很多,這些在小學階段,家長們是看不出來什么差別的,但是到了初中階段,這個差異就很明顯了。
平時喜歡看“閑書”的孩子,小孩的寫作水平會高很多,大部分孩子寫作水平跟不上去,或者詞匯貧乏的孩子,多與平時不喜歡課外閱讀有著很大關系。
平時喜歡看“閑書”的孩子,孩子對人生對世界的認識會較其他孩子深刻深邃很多,而這種深邃的目光恰巧是平時所需要的。因為多閱讀,無形中會幫助孩子打開另一個世界,讓孩子更多地了解外界,更加提升自己思想的成熟度。
所以,當孩子們出現看“閑書”這種現象的時候,家長們要正確對待,個人建議是這樣的:
1. 既然孩子喜歡看書,家長就可以根據孩子的愛好興趣選擇一些適合孩子看的書籍,而不是隨心所欲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在這個選擇的基礎上,一些文學類的書籍,比如考綱要求的文學名著類,這個是必看的,要分階段性地看完。
2. 另外合理分配好孩子看書的時間,不要與學校學習時間想沖突了。比如周末、暑假、寒假這個階段,空閑時間比較多,就可以集中看課外“閑書”,而平時課程比較繁忙的前提下,要以先完成學校規定的作業為主,有多余的時間再看課外書籍,這總比讓孩子去玩游戲,看電視要強很多。
3. 要讓孩子養成一個持續看“閑書”的好習慣,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哪一種,有看書的熱情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好習慣的形成主要靠堅持。
4. 看“閑書”要重在“質”不不在“量”,這就要求對于一些好的文段,要求孩子學會摘抄或者強化記憶背誦的好習慣,將這些優美的文句和段落變成自己的東西。
當孩子出現喜歡看“閑書”的時候,家長要明白這是一件好事情,我們要正確引導,讓孩子真正從看“閑書”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