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革命”是根本
隨著經濟的一體化、政治的多元化和我國加入WTO的到來,我國現行教育將面臨著一次前所未有的沖擊,因為它也要與世界同步。作為教師就應具有高屋建瓴的視角,立足現在,展望未來,就應敢于徹底打破陳規,除舊鼎新。只有盡早改革,才能盡早適應。落實到教學,尤其是課堂討論就更是如此,只有教師真正開放,學生才有真正開放的可能。因此,要將課堂討論引向深入,教師必在以下方面努力。
1、打破傳統思想
傳統的教學思想雖有很多優秀的東西,但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卻也有很多偏激的現象。我們把教學稱為教書,認為學生是無知的等等。過分地夸大了教師的作用,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而當今時代不同了,教育對象、環境、要求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生活條件、環境變了,因而性格特征,知識結構,社會、學校、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如果我們與以前一樣,仍然保持師道尊嚴的模樣,在學生面前,我行我素,權威形象不可動搖的話,學生是絕對不會認可你的。學生不接受你,你的教學會成功嗎?討論更是這樣,它需要大家放膽投入,放膽思想才會踴躍。因此,我們教師應徹底打破傳統的觀念,要充分相信學生,要以發揮和發掘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為目的,開展自己的教學工作。我們認為只有思想的真正解放教學才會徹底變革。
2、沖破教材局限
討論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其思維能力是根本。在教學實踐中“抓綱務本”成為一度時間的教學綱領,即使現在也有重要價值,但我們如果機械、呆板,不能辨證、靈活地使用教材,過于拘泥于教材,那么討論教學時,就會給學生思維帶來眾多限制。學生思維有了時空的局限,思維就不會暢達,思維不暢達,大腦就會抑郁,增加疲勞就會減少興奮,當然討論的目的也就難于達到。因此,要將討論引向深入,就應允許討論突破教材的束縛,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