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的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都是我們家長心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孩子今天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這些都是我們的家長們會去關心的一些事情。因為其實在每個家長的心里,都是十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成一個優秀的孩子,能夠為自己今后的生活做好一個完美的準備。所以,對于孩子的生活中,我們最為關心的,一定是孩子的行為習慣如何。我們都很清楚,年少時養成的生活行為習慣很有可能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雖然在此后的生活中可以改變,但是習慣的養成并不容易,甚至在這個習慣養成的時期里,一個人對于這個習慣的養成可能會感到疲憊和艱難。所以年少時期是培養一個人好習慣的最好時期。
其實對于我們大部分的家長而言,對于孩子,我們最關注的事情,一是生活上的行為習慣,二就是我們孩子的學習了。而從另一方面講,這二者又是相輔相成的,因為一個人就是一個整體,對于自己的所有事情,是會有一個自我的認知,也會有一個習慣去做這些事情,或許在一些小的方面上習慣會有些許差異,但大體上的做事方法和習慣養成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今天也就針對這一方面,來和我們的家長們談一談: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行為習慣不佳應該如何改善呢?
首先,我們從很多家長所關心的學習上入手。在學習上,對于孩子的重要習慣有很多。而我們所說的重要習慣,一定不僅僅指好的習慣,而應該還包括了一些不好的習慣。但是我們要認清楚一點,好的習慣不僅要讓孩子去嘗試養成,在養成后還要盡可能地幫助孩子去堅持,因為雖然養成了習慣,但卻不代表孩子就一定能夠按照這個習慣保持下去。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事情,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而對于這些,都很有可能會成為改變我們習慣的因素。而至于習慣的改變方向是往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往不好的方向發展,這些都是未知的,所以也就需要我們的家長能夠在孩子的身邊去幫助孩子注意這些事情。而如果是不好的習慣,那么我們的家長們就需要站在孩子的身邊去幫助孩子避免這些不好的習慣,而如果是孩子已經養成了這樣不好的習慣,我們的家長們也不要直接地和孩子說:這樣是不對的。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把這個不好的習慣改變。所以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孩子,這樣做或許也可以,但是我們換一種方法做會更加好。然后再告訴孩子,換成什么樣的方式,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習慣了,自然也就把不好的習慣改掉了。
而在這當中,其實我們最熟知的不好習慣——拖延癥。是最為典型也最廣泛存在的現象。如果孩子在學習上存在拖延的現象,就很可能會對于許多學習任務都會一拖再拖,導致最后學習的進度也一再落后。而我們的家長雖然是作為旁觀者的角度,但是也可以幫助孩子想一想,如何去做才能夠幫助孩子把這個習慣改正過來。
這里我們想給出一些我們曾經實驗過后有效的方法,供家長們參考。假如孩子一天有五個學習任務要完成,那么就可以將這五個學習任務寫在紙上列出來,然后排列一些難易順序,再排列一下重要程度順序。首先我們將最為簡單的事情放在第一個,一般而言,我們對于容易完成的事情一般都會選擇盡快去完成,而如果把最難的事情放在第一個,會給我們的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壓力,然后就會導致后面的任務也較難完成。所以把最簡單的放在第一個任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更愿意主動去完成任務,其次在完成任務后我們也能夠通過完成任務建立一定的自信心。緊接著我們可以把最重要的事情排在第二個,當然如果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簡單的事情,那么就順延至第二簡單的事情上。然后我們要把最難完成的事情排在倒數第二或第三的位置上,一定不能放在最后,這很有可能導致我們在完成其他任務后就選擇不完成這個任務。而其他的任務,則可以根據自己自身條件來排序完成。
將這個想法順延到生活上,其實也是一樣的。不管是對于孩子的學習還是生活,都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法來改變自身的拖延癥。
而對于孩子其他不好的習慣,我們也可以一一幫助孩子想出好的解決方法,并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孩子努力地去改變這些不好的習慣,自然也就能夠幫助孩子慢慢養成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