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注重的品質之一,自信的人遇到事情能夠從容不迫,自信的人是極具魅力的,充滿自信的人也不輕易被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所打倒。在平時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覺得孩子現在還小,不需要注意這些,恰恰相反,孩子的內心是極其豐富的,長大后的性格會受孩童時期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注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那么我們該怎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在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我們接下來詳細談談。
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具備一定的審美,并且也會注意到自己的外表。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孩子的平時的著裝,不是要求說追求高品質什么的,而是要整潔,不要讓孩子一直邋里邋遢的,干凈整潔才會令人在視覺上看起來舒服,并且干凈整潔的話孩子自己也開心,并養成一個習慣。另外,我們要注重孩子內在的培養要多于外貌。俗話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要讓孩子認識到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一個內心精神世界豐富,知識淵博,充滿自信的人,能讓人忽略其外貌,看到有趣的靈魂。
經常夸獎孩子。人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都是渴望他人的夸獎的,他人的夸獎是一種肯定,當我們受到他人的肯定時會感到很開心,更加有動力。所以在孩子面前,對于孩子優秀的行為要不吝夸獎。而且不一定要在很重大的事情上才可以夸獎孩子,哪怕時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句獎勵都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肯定,從而感到自信。在孩子處理事情時,我們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能力,可能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之后,表明孩子在這方面的能力不行,每次都會在孩子面前念叨,提出質疑,這是不好的做法,每一次的念叨都是在暗示孩子他能力不行,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懷疑自己,在處理事情時就會遲疑。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我們要第一時間跟孩子說明錯誤在哪里,為什么會出現錯誤,而不是第一時間向孩子提出質疑,否定孩子的能力。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不要輕易打罵孩子。為什么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長的行為舉止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在平時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不正己何以正人,在要求孩子做好某件事之前,我們可以先給孩子做出一個榜樣,提示孩子,我都做到了,你也是可以的。好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心態。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去打罵孩子,而是要跟孩子講道理,打罵也許能讓孩子改正錯誤,但是孩子也會留下心里陰影,打罵的多了,孩子會下意識的去討好家長,希望這樣下一次就不會被打,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懦弱的性格。
要讓孩子擴大自己的視野,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讓孩子知道外面的天空還很寬,見識多了,內心自然豐富。
我們要避免過于保護孩子,適當的挫折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雄鷹要想翱翔于天空就得不懼怕飛行。有的父母可能不舍得孩子收到傷害,想把孩子護在羽翼之下,讓孩子一直快快樂樂的,但是當父母不再能保護孩子時,他們注定會受到更大的苦難。受到過分保護的自信就像是易碎的玻璃,不堪一擊,只有經歷過風浪,沉淀下來的自信才能成為孩子啟航的帆。
拿破侖·希爾說:“自信,是人類運用和駕馭宇宙無窮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跡’的根基,是所有科學法則無法分析的玄妙神跡的發源地。”擁有自信就算成功了一半,自信能促進成功。自信的人能從容面對生活的風浪,能從黑夜中看到光明,就算跌倒了也能拍拍灰塵,繼續站起來奮斗,自信的人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失敗只是給他們提供經驗,是他們成功路上的踏石。
奧里森·馬登也說過:“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物質,就會看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開始做事前,總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艱難險阻,直到勝利!”自信的人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有毅力,能堅持不懈。自信的人擁有前進的動力,能清晰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堅持奮斗,他們始終相信自己可以。
只有相信自己能行的人,才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