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自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沒有它,一切紀律都會變得形同虛設。真正的自律是一種信仰、一種自省、一種自警、一種素質、一種自愛、一種覺悟,它會讓你發覺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樂、淡定從容、內心強大,永遠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
自律才有更大的自由。現在很多人都奉行享受當下,認為人生苦短,應該不要束縛自己,自由自在度過一生才不算浪費生命。可這自由是一時的,當沒有條件支撐這種自由時,自由就不復存在。為什么說自律才有更大的自由,自律不就是約束自己的行為嗎,那還怎么自由。但是恰恰想要成功就必須自律,只有成功了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懶洋洋的自由雖然有一時的快樂,但是通過努力和勤奮實現愿望,有更廣闊的人生,有底氣說不,那時候的自由才是更加珍貴的。
我們要想成為自律的人,不能只是口頭上說說,而是要落實行動。那怎么樣才算自律,又該怎么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呢?
首先得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了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認清自己想要什么。只有認清自己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應該從哪里開始努力。另外,要有自己的目標,火車想要開動必須要有動力,人也如此,沒有動力就會如一盤散沙。每個人都會有想要懶惰的時候,如果沒有清晰的目標,就不會有想要去解決困難的欲望。
其次要有決心和毅力,要學會對誘惑說不。就好像要減肥的人,面對許許多多的美食、飲料,總是會難以抵制,如果沒有毅力,減肥就難以成功。無論是做什么事情,毅力和決心是很重要的。而且要到達成功的彼岸和毅力、決心都分不開。歷數從古至今的成功人士哪個不是在自己所在的行業艱辛奮斗的,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他們最終收獲了成功。
在培養自律的過程中可以給自己營造好的環境,有獎有罰。自律的過程就是和舒適、懶惰抵抗的過程,人往往是會被令自己舒服、快樂的事物所誘惑,一個松懈就會失敗。如果自律是一次長跑,那我們可以在跑道上放置獎勵的物品,每到一個關鍵點可以拿到一個獎勵,我們就會有動力去堅持完成這一次長跑。當然松懈了就會有懲罰,有懲罰才會逼迫自己去完成,適當的逼迫是有利于人們激發自己的潛力。
人越自律越自由,自律的人精神靈魂是充實的,也清楚自己人生道路應該怎么走,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煥發出無限的可能。從現在起,讓我們都能成為自律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