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期出過一篇文章是關于健康心態養成的加減法則,文中我們主要和大家簡要闡述了一下關于健康心態培養的加減法則的一些概要描述。其實就是關于健康心態的養成可能會有家長孩子認為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摒棄一些負面認知所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應該更多地維護和吸收對于正面認知所產生的的正面心理影響,而我們想說的其實是,無論是對于正面認知所產生的正面心理影響,還是對于負面認知所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其實我們都不應該做到對其完全單方面地吸收或是拒絕吸收。還是一樣的概念,凡事適可而止,達到平衡才能夠保證其能夠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產生一個穩定而又正面的影響。
所以,對于孩子們的健康心態培養問題,一定不能夠只重點捧一方面而踩另一方面,而應該做到全面權衡,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培養出一個健康而又平衡的心態。所以今天我們也想在這里和我們的家長孩子們來詳細談一談健康心態養成的加減法則。
首先,對于生活中,我們不能總是因為擔心一些情況發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想著如何去避免這些情況發生。與其避免不如直面迎接,將其逐個擊破,而這樣也能夠成為我們將來的生活經驗。我們始終要教會孩子的是勇敢和智慧,因為對于未來的生活我們并不能夠絕對地保證孩子能夠對于每一個困難都精準躲避開,而當困難來臨時,如果孩子具備有解決困難的能力,那么這些困難自然對于孩子而言也就不能夠被稱之為困難,而是一項豐富自身經驗的技能掌握。所以,教會孩子們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困難并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來解決困難,這對于孩子們而言才是有效的健康心態養成教育。
其次,我們來思考對于加減法則應該如何看待。我們之前說對于這其中兩方面不同的影響去做一個加減法,而這也不是說我們要對于其中一方面去增加或是削減該事件對其產生的影響,而是要學會在這個過程中對其做一個轉化的過程。在這其中,我們需要注意的因素其實是非常多的,今天我們主要和大家討論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對于孩子們日常的心態培養,我們應該從引導出發,而不是一心想著為孩子塑造一個怎么樣的內心世界。其實這也是家長們在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的認知誤區。因為對于許多家長們而言,其實內心可能都有一定的對于孩子的期許,有可能是跟隨當下發展大流,希望孩子成為一個順應潮流的人才,也可能是因為自身一些未完成的夢想,從而寄托到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們能夠成長并完成自己心中的那一份夢想。
不管是基于這其中的哪一種,其實我們都不可否認,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我們不可或少地會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因為孩子本身因為年齡和見識問題并不具備有自我判斷能力,所以也就需要家長們的教導。我們并不是建議家長們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帶有個人色彩,相反地,這很重要,這意味著家長們在教育過程中具備自我意識,而不是人云亦云,這對于孩子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引導。而我們所要說的其實是,我們應該在教育的過程中,在一定必要的時候跳出我們的自我認知世界,去認真地觀察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要分析怎樣的教育方向才是適合孩子的,并注重從適合孩子的方向去用引導式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樣我們能夠更多地挖掘出孩子自身在成長的一些潛力存在,所以引導式教育其實對于孩子而言會非常有利于成長的。
第二,在孩子的正負面心理影響上,我們上面所說的采用轉換的方式。這一點其實也非常簡單,網絡上有句話非常有道理——“打不過就加入”。其實我們也可以從這個方向去思考,既然我們無法完全避免對于負面情況的影響,也不能做到對于正面情況的控制,那么不妨加入他們,將他們在一定維度上進行轉換,而這里面其實就涉及到了事物的兩面性影響,所以我們也要教會孩子去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找到事情發生對于自身在不同維度上的影響,從而將這其中的真正意義上的負面因素與正面因素盡可能地平衡。
其實對于孩子們的健康心態培養,加減法只是這其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教育這個過程的一個方法,但更多地還是要依賴于家長孩子們的共同用心、努力,并在這個過程中多溝通、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夠幫助我們的孩子更好地建立一個健康的心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