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其實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開始了這個過程,從孩子牙牙學語,到慢慢長大,我們引導孩子開口喊爸爸媽媽時,再到孩子慢慢學會走路,其實這都是教育的過程,這是我們對于孩子成長的引導。而對于我們而言,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一定不是僅僅只存在于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里,事實上是存在于孩子成長過程的每個瞬間。
所以做好教育,其實是對于孩子的人生中的每個時刻都具備有重要影響,而我們今天也想在這里,來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討論一個話題:我們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其實應該將對于孩子的教育作為基礎,但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做好教育?我們做孩子的教育,就像是教孩子如何走路,而我們如果想要做好教育,其實就是實現教育更強的效果,而這相對于教會孩子“走路”,則應該是對于前進路上具備有更高效率的“跑步”。所以,教會孩子“走路”和“跑步”是不一樣的,而這也正是今天我們想和家長孩子們討論的話題。
我們對于孩子去做教育的時候,一定不能夠想著一步登天,孩子是一個個體,而不是可以讓我們隨意操作的機器,我們對孩子去做教育,其實是需要循序漸進的,而不能期待孩子一接受到我們的教育,就能夠立馬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這是不可能的,而對于我們很認真細致地去教育孩子,也有可能會收獲到孩子依舊沒有辦法很好地理解我們所想表達意思的情況,這都是很正常的,我們所表達的是我們的想法,而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定也是具備有自我的個人思想的。
我們想教會孩子“跑步”,一定要循序漸進地先教會孩子“走路”,然后要教會孩子“走得更快”,再慢慢地教會孩子“跑起來”,再到“跑得更快”。經過這個過程,孩子才慢慢地實現了成長,而我們也要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孩子的變化,去思考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方法來幫助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長,也要教會孩子可以采用哪些好的方式方法來幫助自己“走得快”和“跑得快”,這才是教育和成長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