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總是難以避免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問題,處理孩子出現的一些情緒問題等等。
而無論是出現哪些問題,其實都是我們在對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因為對于孩子而言,成長是一個摸索的階段,但因為有了具有成長經驗和教育經驗的家長們的引導,對于孩子去做成長也有一定的引導力和幫助作用,但是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也并非能夠在對于做好教育這件事情上有完整、滿分的認知,而這也就決定了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可能也不一定是正確的,或者說不一定完全合適,也需要考慮我們所掌握的或者所認為好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真的對于孩子的成長是真正有效能夠發揮幫助效用的。而我們今天,想在這里來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討論一個我們可能會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遇到或是已經遇到過的問題:當孩子對于學習出現厭學情緒時,我們應該如何做好引導和教育來幫助孩子解決這一問題呢?
我們首先來說說在解決這一問題上不好的方式,比如對于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而言,當然都會是希望孩子是在做好教育和成長上一帆風順的,但是現實往往會出現許多的問題,而這也正是我們所需要去思考和解決的。所以在孩子成長這個事情上,其實并不是只有孩子一個人在做“成長”,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以及我們去對于孩子做教育的老師們,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們需要跟隨時代的發展、進步,去對于孩子的教育計劃做適應性地調整和制定,以更好地貼合孩子地成長。由此,我們可以引發思考,我們對于解決孩子厭學情緒的問題上,是否真正做到了貼合孩子自身需要的出發點,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呢?
其實不然,不少時候我們發現,會有家長朋友們習慣性地認為,別的孩子都是乖巧的、愛學習的,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呢,可能是因為孩子太調皮了吧。但是這樣的想法其實并不完全正確,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點,有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別的孩子的乖巧,其實只是其中的一面,就像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也會有乖巧的一面,但是也會存在有不乖巧的一面,而這也正是我們所需要去進行引導、教育的。所以我們不能先入為主,因為有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別人家孩子的一面,可能也只是他人所想讓我們看到的一面,但我們對待孩子的教育,一定是要從全面入手去考慮的。
同時,在對待孩子厭學情緒問題的解決上,我們還需要清楚:不能是以對抗性、壓制性的情緒去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因為對于孩子的情緒,本身孩子就已經是在負面情緒漩渦的影響中了,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以一個對抗性、壓制性的情緒,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去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那就很可能適得其反,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會對于孩子的情緒造成更嚴重的負面增長,而即使能夠解決問題,也可能會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這一部分相對比較長,但對比真正的方法而言,我們更需要清楚:怎么樣做是不對的,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做好錯誤的避免,才能進一步思考正確方法的發揮。
而對待孩子的厭學情緒問題,在這里因為篇幅原因,我們簡要說一下重點概括,后續如果家長朋友們感興趣我們可以再展開和大家詳細討論一下:
第一,自身情緒上,我們需要做到沉著、冷靜。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如果我們本身都陷入一種焦慮的狀態,無法做到沉著冷靜的思考和面對問題,那么本身我們就是存在有情緒問題的,又談何為孩子解決情緒問題呢?
第二,在對待孩子的情緒上,我們應該做到關懷、關愛。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于孩子的關懷關愛情緒,而不是責備,孩子也能夠更好地接受我們的幫助,如果我們對于孩子的情緒是站在對抗面,帶有壓制性的,那么孩子所感受到的也是不好的,這無疑是加重了孩子的情緒問題,是不利于解決這一問題的。
第三,做好與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厭學情緒的原因,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點,清楚原因,才能清楚問題根源,進一步解決問題,才能幫助孩子做好學習。
厭學情緒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我們需要以正確的態度和方式,去做好溝通和了解,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問題,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在學習上做好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