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功,能夠在某一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績。這首先源于孩子的良好習慣,而這些習慣的形成,關鍵在于父母的誘導和對孩子的管理。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因為任何自覺性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需要我們后天的不斷培養。
我們培養孩子的自覺性的第一步是什么呢?要培養孩子的自覺性首先就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和動機。現代很多家長把孩子管得死死的,除了讀書就是讀書,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孩子生活得枯燥無味,這樣的后果,就就對一切事物不敢興趣,更不知道學習是什么,為什么要學習了?
很多人都會一種惰性,孩子如此,我們每一個成年人也如此。因此父母平時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就應該注意這方面的教育,保持一貫的作風。我們要求我們的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善始善終,不要半途而廢。
每件事情都要有一個好的開頭,如果孩子只是圖個新鮮,一旦失去這種感覺,而遇到了苦難,需要耐心和頑強時,就退卻。在孩子們想撤退時,如果父母又在孩子的要求下遷就讓步,那事情就糟糕了,也就沒有辦法去弄好了。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來增加孩子的自覺性。要培養孩子的自覺性,除了興趣之外,還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現代社會有很多孩子,都十幾歲了,都還沒有自己洗過衣服,更沒有自己做過飯,對學習以外的東西一概不理。
作為父母的,應該明白,除了孩子的運動能力、動手能力等能力對學習有幫助之外。如果我們的孩子懶惰了,學習就會遇到很多為難題,當孩子遇到苦難不去努力,結果當然可想不知,不會對學習有多大的興趣。
其實造成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父母對孩子管得太嚴,孩子時時刻刻都生活在被人監督的環境當中,很難形成自覺性。對于這種情況,父母要給孩子自我管理的空間,讓孩子處理一些自己能夠處理的事情,對于某些問題,改鼓勵的一定要多鼓勵。
二是我們對孩子的管理也不要過分嚴格化,父母們更應該關心的是應該怎樣做。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讓孩子在學習面前談其他交換的條件。好的學習習慣源于自覺,成功也源自自覺,讓我們深諳其中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