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茁壯成才。可是現在的很多孩子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辦的。這其實是一種很不好的事情,父母應該改正。我們的父母必須清楚,我們的孩子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一個自立于社會和自立于人生的個體的。父母如果能從小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話,這對以后孩子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具體的做法是: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勞動的機會。父母不要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懶惰,很多父母只要求孩子把學習搞好后就行了,別的什么事都不要管,這種觀念實際是錯誤的。從孩子成長的需要來看,孩子其實是喜歡參加一點勞動的,更喜歡負一些責任,以確定他們在家庭中的位置,并增長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自然需求,我們應該滿足他們。他們長大之后,會發現,這一生有無彌補的缺憾。
第二點是,我們應該讓孩子有足夠的支配時間。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因該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體現在這個人能夠自由、有選擇性地支配自己的行為。自由支配時間,意味著孩子具有熱情地實現自我、用創造性的方法表達自我的機會。孩子的依賴性從哪里來,很多事實表明,都是與父母的溺愛分不開,父母包辦的越多,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相反地,父母如果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大為減少。關于這一點,很多父母都應該有切身的體會。
從當今社會的獨生子女來開,孩子的潛力很多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父母平時剝奪了他們自立的能力。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包辦孩子,一定要放開手來,讓孩子自己做事,還孩子一個自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