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得到關注,得到呵護,孩子也不例外。目前,在家庭教育這一問題上,父母往往給孩子物質上做出了無微不至的關心,但在心理上卻很吝嗇,缺乏對孩子的心理進行呵護。
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形式,來發展孩子的精神,來健全孩子的人格和其完美品德。首先,我們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不要隨意破壞孩子心愛的東西。小孩子都還自己的愛好和自己的百寶箱,里面可能裝著他認為很重要的東西。這種習性,是孩子的本性。我們不要忽視這些東西,也不要隨意就把這些東西扔掉。
對孩子冷漠行嗎?答案是否定的。愛的剝奪對孩子的傷害是最深的,很多父母在物質上是大量滿足孩子的需要,在其他方面從來對孩子是不理不問,甚至從來沒有抱過一次自己的孩子,或者靜下心來,給孩子進行一次近距離的溝通。雖然一個孩子擁有溫暖的家庭,不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但是這樣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是很不利的。
我們作為父母,要充分地尊重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在同事面前,從來不給孩子留個面子,說孩子這里不行,那里不行。我們想想,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大人沒有,何況小孩呢?小孩也是愛面子的。父母如果當眾說孩子不聽話,淘氣的話,可能會給孩子無意中貼上一個標簽,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變,別人對你的孩子也會有些看法的。
我們除了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外,更不能剝奪孩子玩游戲的權利。大多數孩子都具有同一個天性,喜歡玩游戲,他們在玩游戲中,能得到那一個份屬于自己的快樂。現在的父母往往對自己的孩子希望很高,擔心孩子玩游戲時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要及時肯定,不能忽視孩子的進步。在孩子看來,每當他取得一點進步時,都是自己艱辛勞動付出的結果,就值得好好高興一番。有個別父母不懂得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或者擔心孩子受到表揚后,就會驕傲。所以就老是批評孩子,時間一長,孩子也認為自己就真的不行了,因為孩子一直以來,就沒有得到肯定和別人對他的欣賞。
作為父母,我們也不能過分的去遷就自己的孩子,不能將自己的感情轉接給孩子,特別是一些離婚的家庭。如果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多余的,這樣的孩子也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很容易出現行為問題,以后等孩子長大成人后,在情感上也會出現一一些問題。
讓我們永遠地記住:孩子是需要呵護的,沒有呵護等于生活在冬季缺少陽光的溫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