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大多存在這樣的一個毛病,就是父母給多少就花多少錢,花完了又跟父母要,花錢很沒有節制性,所以父母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教育,使孩子盡可能有計劃地花錢。比如教他們買東西之前必須要想清楚真的需要,可以讓他在心里問自已“我需要這個東西能多久?”“是不是已經有其他東西可以替代大算要買的東西?”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有些支出是不必要的,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買東西,不要見什么買什么。
東東是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由于家庭條件不錯,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零花錢管理得非常寬松,這讓東東從小養成了花錢無度地習慣。每次上街,只要東東喜歡的東西就往家里搬,一個月要問父母好幾次零花錢,但究竟花了多少錢,它們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東東自已也說不清楚。
這類孩子花錢無度,對金錢沒有具體的概念,手里有錢就花掉,花完久伸手向家長要,全然不知道所買的東西究竟實用與否,也說不出來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把金錢置換成自已喜歡的玩具和物品對他們來說是神奇的體驗。
如果孩子不及時引導,孩子長大了在金錢方面沒有清醒正確的認識,或許以后對他的人生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的。